首页 >> 香堇菜

香港喜帖街老地名背后的城市往事秦岭贯众

巡天农业网 2022-07-20 16:42:04

香港喜帖街:老地名背后的城市往事

中国花木08月08日资讯:本站从法治周末获悉市民有如此反应,是因为2005年香港政府收购喜帖街重建,不想搬走的住户和商户曾一起反抗。最终,大批喜帖老店结业。这次改名事件引发港人对重建的再一次讨论。

就似这一区,曾经称得上美满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单位快要住满乌鸦。 (黄伟文《喜帖街》)2009年,香港词人黄伟文用心良苦创作的歌曲《喜帖街》获得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大奖。这首歌堪称近年香港流行音乐之典范,将 情感 与 社会 结合得天衣无缝。但是,假如不了解 喜帖街 是什么的读者、听众,恐怕难以理解其深意。

黄伟文在颁奖典礼上台致辞时,特别强调这首歌是献给香港的。因为喜帖街,联系香港一段关于拆迁的历史以及几代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是不可磨灭的香港往事。

承载 城市记忆 的喜帖街

喜帖街,如今只是个传奇。翻看香港老照片,会惊诧于红色与黄色下,这条街道透出的喜庆气息。香港土生土长的年轻朋友告诉我,他的爷爷、奶奶结婚的时候,是在喜帖街购置的婚礼用品;他的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也是在喜帖街购置的婚礼用品;直到他的哥哥、嫂子结婚的时候,仍是在喜帖街购置的婚礼用品

说起喜帖街的诞生,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了。1950年代,港英政府决定在位于湾仔的利东街发展印刷业,集中经营信封、信纸、名片等。在密集的印刷商铺的竞争中,各商户各出奇招。而渐渐地,一些印制喜帖、红包、挥春的商家胜出。于是,利东街在1970年代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 喜帖街 ,这在全港是绝无仅有的。

香港这座城市有个特点,就是很多地方是在政府规划之余,某种程度上又是自发形成的商圈。除喜帖街外,位于旺角的 雀仔街 和 波鞋街 ,也是其中代表。

雀仔街原名康乐街,发展成为 鸟市 是1960年代的事情。当时很多香港人和老北京人一样喜欢提笼架鸟,而由于商家经营有道、回头客源源不断等原因,这里就成了养鸟爱好者的 不二之地 。分散在其他地区的鸟商,也逐渐向雀仔街靠拢过来(直到近年因禽流感而萧条)。

波鞋街的故事与之大致雷同。1980年代,这条原名花园街的街道,因为集中汇聚了数十家贩卖体育用品的商店而驰名海内外,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不用说,就连不少外国球星,都会专程到波鞋街来 朝拜 。由此,可以想象这些街道承载的城市记忆是如此 之重 。所以,当 重建 的号令下达时,自然会遭到反对。

而喜帖街的重建计划(项目代号H15),发生在2005年,当年11月6日零时起,利东街复归香港政府所有。随后,香港在2006年和2007年,以 80后 为主力的一些人力主保留满载香港人集体回忆的天星码头和皇后码头。2007年年底,香港记得及时切断电源政府出台 湾仔旧区活化保育计划 ,对喜帖街的改造争论也拉开了帷幕。

一个雅各布斯式的理想社区

写过《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曾经说过,在好的小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雅各布斯很反对政府对城市进行鸟瞰式的功能化分区改造,推崇混杂型的小区。在老湾仔,在老喜帖街,好像一切都恰如雅各布斯所说的那般完美。

香港很小,但真正的香港人仿佛总是还嫌不够小。比如作家马家辉,在介绍自己时,总说自己乃是 湾仔人 。另一名文坛前辈小思,大抵也是 湾仔人 吧?前几年她曾写过一篇名叫《我的湾仔太小了》的小文章说: 仔细回忆,心目中,湾仔范围,向东不过怡和街,向西不过大佛口,向北贴近告士打道海滨,向南稍越皇后大道东到坚尼地道。 而我,几乎也以为自己只是个 荃湾人 。

为什么香港人可以安于在一个小小的小区生活?因为这些早期发展起来的老社区以及卫星城,都是混杂型的小区。它们虽然有主要的经济支柱,但是每个小区,无不是学校、医院、车站、球场、商店、食肆、庙宇,等等,样样齐备。一个孩子,完全可以在读大学前不踏出湾仔、荃湾半步,而尽享与全港其他地区齐展开新材料工艺技术与利用技术开发等水平的生活。

喜帖街也是一样。其建筑除了面向庄士敦道和皇后大道东的部分为高楼外,其他都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修建的唐楼(唐楼是中国华南地区、香港及澳门一带于19世纪中后期至1960年代的建筑风格,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筑风格,多为3层至4层高,前面设有柱或无柱的骑楼,多数唐楼没有电梯),它们整齐划一,而且露台相通,别具特色。

由于印刷业的特点,这些唐楼发展成为将地下作为印刷店,用于陈列商品,楼上则是印刷厂。这种 厂店合一 的格局,也形成喜帖街别样的特色。另外,喜帖街一街之隔就是布满食肆的厦门街,距离湾仔地铁站也仅3分钟步程。这里早已是香港人采购印刷品的首选之地,也成为不少外地游客购买港式纪念品的热门景点。

留不住的喜帖街

香港政府于2007年年底推出的 湾仔旧区活化保育计划 中,把喜帖街的重建项目设定为以婚嫁为主题、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商场,名为 姻园 ,业务包括喜帖、婚纱礼服、花店、蛋糕礼饼及花车租赁等,而在喜帖街经营的旧商户,则能优先以市值租金租用这个计划立刻遭到强烈反对。

首先,对商场 姻园 之名很多人就觉得反感。当时即将卸任的湾仔区议会主席的文化人黄英琦对媒体说: 姻园这个名好骨痹(肉麻),如果市建局当年肯听一下大家的意见,就不用搞个这样的计划出来。原先好好的有条喜帖街,不知多蓬勃,左邻右里又融洽,市建局完全没考虑好就收购,打散了整个行业。现在这些商户已经各散东西,有的去了土瓜湾(位于九龙),有的倒闭了,几年之后,他们是不是还会愿意回来?

其次,商户也反对。当时的香港媒体报道,商户指出新建成的商场租金高,而且打破原有格局,恐难以维持生意。有位陆先生,早年在喜帖街从学徒做起,满师后自立门户,与太太一起在喜帖街开店,专营烫金印刷,已经超过20年。陆太太说,以往喜帖街有20多间同性质店铺,接到订单时可由多间店铺分工合作,如印卡片时将卡片底纹交由印刷铺负责,而卡上的烫金样式则由他们负责。但是新的商场落成,不能担保所有的商户都会回来,他们散落全港各地,合作起来成本又增加了。

大家最后的共识还是希望将喜帖街保留。但遭到回绝。就这样,喜帖街就 顺理成章 地被拆迁了。

但喜帖街的文化保育意见,就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当然不是。

留下来的蓝屋

在整个湾仔的重建计划中,除了喜帖街,还有其他的拆迁项目,比如同样有历史的 蓝屋 ,最后就逃脱了被拆迁的命运。蓝屋原址最早是一家医院,1872年政府差饷征收册中名为 华佗医院 。1886年关闭,改为供奉 神医华陀 的庙宇。现在的建筑高4层,是1922年建成。

1950年代,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的侄儿林祖在这里开武馆。1960年代,再由其子林镇显接开医馆。除此之外,蓝屋还曾被用作英文学校 一中书院 、 广和号 杂货店、 联兴酒庄 、 鲜鱼商会 1990年代,房屋被涂成蓝色,遂被称作 蓝屋 。蓝屋能被保存下来,自然是历史之幸。

前文提过的前湾仔区议会主席黄英琦事后撰文说: 前天的宣布(保留蓝屋),肯定了一个重要原则: 原居民 可参与保育和活化,积累多年的小区络得以在发展中保存。此原则就是 让居民有选择权 ,应是市建局 以人为本 口号的诠释。可惜,蓝屋开花结果的背后,仍有太多遗憾,那就是整条利东街和喜帖行业要被牺牲。 如今读来,仍旧让人不免有一声叹息的感慨,喜帖街重建即将竣工。

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喜帖街可说是宗尘封的往事。但是,最近为什么又忽然再度成为热点了呢?如果不是地产商没事找事、自作聪明,准备把喜帖街的名字改成 囍欢里 ,或许香港人也早已忘记有这回事。

而地产商对此还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颇觉得意,跟传媒说: 囍 字有喜事成双的意思,象征中式婚礼; 欢 代表 欢欣 ; 里 则意味着乡里及老家的情怀。 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 囍欢里 三个字庸俗地谐音 喜欢你 ,更让他们沾沾自喜、一厢情愿地以为 盼带出婚嫁喜讯的甜蜜 。

谁知这个名字公布以后,勾起香港人保留喜帖街未果的沉痛往事,等于在伤口撒盐,地产商被骂得狗血喷头,上有人发起 一人一电邮 投诉地产商。老街坊说: 不如叫 憎死里 (恨死你)啦!

香港艺人多不关心公共事务,但这次曾经演唱《喜帖街》的谢安琪也忍不住挺身而出发表意见。她说: 如果要改名,不如叫回喜帖街,令人感觉是留下一种情怀。新一代听到这名,都会有兴趣知道这街有什么意义,新街名好像抹煞了过去。 不久,有媒体经过利东街重建地盘附近时,发现原来写着 囍欢里 的工地木牌,已经被遮起。

一切为了安稳快乐

从喜帖街,我还想到台北的一宗故事那就是现在著名的 手信胜地 迪化街,原来也曾经差点被拆迁。作家黎雅思的《甜美台北:台北糖果文化追踪》(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书中写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与迪化街业主希望拆除老建筑,让商业活动可在安全的楼房中进行;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民间组织发起一场 我爱迪化街 运动,要保住上百幢老房子。他们让老房子不断维修,保持它的坚稳,也让这个小区的历史保存见证的 哑弦 。在春节与新人婚礼前后,都可以在这个小小区,找到幸福的味道。 今年4月我去台北见美食家舒国治先生,他带我游迪化街,指着一个个商铺字号,有的是清朝年间的,有的由民国年间的政要题字,实在令我叹为观止。幸好,迪化街保住了。

最近香港新界东北地区大开发,也在遭遇开发大讨论。其实, 拆 并不是洪水猛兽,所有的城市规划都是看效果的,说再多也白费。今天被全世界游客激赏的巴黎市政规划,是19世纪拿破仑三世授权侯斯曼男爵进行的。当时,侯斯曼男爵做了大量大动作,包括把马路扩建3倍、修建公园,拆除大量老建筑等。巴黎人非常愤怒,纷纷把这种行为斥为 独裁 。不过,在 独裁 之余,以侯斯曼男爵为代表的施政者,花了大量精力向巴黎人解释,这些动作的好处有哪些。结果是,巴黎人的公共空间扩大了,步行起来更加方便了。今天的巴黎,仍是世界上少有的非常适合步行的首都之一。

就像黄伟文的《喜帖街》中也唱道: 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关键是,一切为了 安稳快乐 。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打造微前端框架
Android 应用程序构建
spring5高级编程
友情链接